容县是广西最大侨乡、中国驰名的沙田柚产地。近年来,该县深入践行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要求,通过设立“家事中心”、创建“沙田柚法律服务基地”、推出“民情日记”三项特色服务,积极防范化解家事纠纷,切实维护全县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效推动平安容县建设。
县底法庭的法官在“家事调解室”调解一起家事纠纷。
容县沙田柚,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县共有沙田柚果林23万亩,果农8万多人。容县很多男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妇女、老人在家经营管理沙田柚,往往更容易面临法律风险问题。
为更好维护侨乡沙田柚产业妇女及老人合法权益,容县人民法院将为民服务关口前移至基层群众身边,在容县沙田柚协会成立“司法服务沙田柚工作站”,在县底法庭成立“沙田柚法律服务基地”,集中管辖果业纠纷,营造互利共赢的市场环境,助力容县沙田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站和基地联合多家单位组建起司法服务沙田柚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行“协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服务模式。同时,组建法治服务队,每年在“沙田柚花节”“旅游文化节”、采收节等重要时段,到协会、柚企、基地、果场、农户等地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2022年以来,全县受理涉柚案件45件,涉及案件标的240多万元,当事人自动履行标的额达196万余元。
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中,容县推行“民情日记”工作法,要求每一位法官将群众心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记录在“民情日记”里,将妇女儿童侵权、校园安全、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等需求记录在案,采取庭校共建、家庭教育指导令、人身保护令、回访帮教、关爱留守儿童、法治宣传进村入校等措施有效解决,把“民情日记”做成人民群众口口称颂的贴心举措,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
在县底法庭庭长覃日凤的“民情日记”里,有这样一个案例:果商张阿姨通过一熟人中介将收购来的农产品委托某平台主播代为销售完毕后,迟迟未收到尾款30余万元,且中介已经“跑路”,不懂怎样维权。覃日凤通过整合法律资源为其妥善解决,切实维护了张阿姨的合法权益。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容县小微企业依托网络平台销售商品逐步兴起,但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未能及时与合作的网络平台签订合同,容易造成损失的情形比较普遍。该县便结合审判实际,向相关企业及农户发送《容县人民法院致广大果农果商的一封信》,推广《水果购销合同模板》《送货单参考版本》等范本,规范市场主体买卖行为,提高业主风险防范意识,充分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小案不冷办,司法有温情。容县在司法实践中,聚焦源头维权、普法宣传、基层维权等重点难点,在容县人民法院设立“家事中心”,在5个人民法庭设立“家事调解室”,形成了“一中心五室”的家事审判格局。“一中心五室”联合县妇联、辖区党委政府、民政部门、镇村调解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多方力量,参与诉前联动调解,实行诉前、诉中、诉后“三连调”模式,用乡言乡语诠释艰涩法律、乡风乡俗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乡情乡意联结审判网络的“三乡工作模式”,发挥诉源治理优势,使家事案件成功化解率达80%以上。
5年来,容县人民法院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3500余件,其中原告为女性的占比85%以上,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教育问题占比75%以上。2023年容县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民事案件4152件,收案同比下降12.90%,诉源治理成效明显。今年,县底法庭由于家事审判业绩突出,被命名为“广西示范人民法庭”。
来源:玉林政法